百百课 故事会 传奇故事 历史故事 东吴神童诸葛恪

东吴神童诸葛恪

诸葛恪(203一253),字元逊,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大巨诸葛谨之子,也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侄子。诸葛恪幼年聪慧,闻名一时,年轻时就任骑都尉。吴主孙权对他很是看重,临终托孤于他。他聪明机敏,口才很好,较有作为,但性格刚愎自用,一生颇耐人寻味。

一、神童口辩震东吴

诸葛恪幼年就聪慧机敏,口齿伶俐。长大后一表人才,身高七尺六寸,鼻梁大而前额宽,说话时声音洪亮。他头脑敏锐,能言善辩,随机应变,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。孙权早就听说过这位神童的传闻,诸葛谨带来一见,惊奇地说:“蓝田生玉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不过,使孙权吃惊的还是这位神童的口才。

诸葛谨脸面狭长,有人讥笑为驴脸。一次孙权大会群臣,诸葛恪随父前往。孙权好戏谑群臣,他让人牵来了一头驴子,并在长长的驴脸上题字“诸葛子瑜”,子谕为诸葛瑾的字。众臣大乐,诸葛瑾也很尴尬。诸葛恪这时却跪在孙权面前说:“臣乞请用笔加两字”。他拿笔当即在“诸葛子瑜”后面续写了“之驴”二字,孙权与群臣见状捧腹大乐,立即将驴子赐与了诸葛恪。

诸葛瑾事奉孙吴多年忠心耿耿,孙权对他十分敬重,时常对人说:“子瑜与孤从事积年,恩如骨肉,深相明究,其为人非道不行,非义不言”。其弟诸葛亮跟随刘备,其才能更是闻名当时。一日,孙权问诸葛恪:“你父亲与叔父相比,谁更贤明”诸葛恪答道:“臣父更贤明!”孙权反问:“为什么”诸葛恪戏谑地说:“我父亲知道的事,叔父不知道。”孙权又大笑不止。

孙权宴群臣,让诸葛恪行酒。行至张诏面前,张昭已喝过一杯,不肯再饮,笑着推辞道:“老夫不能再饮了,年轻人对老人要有礼貌。”张昭在东吴德高望重,当时年事已很高,又是孙权兄孙策临终的托孤大臣之一,朝野人人敬重。一般若他不饮,亦就不再勉强。孙权知诸葛恪善于辞令,戏谑地说:“你能说得张公无言对答,他就饮。”只见诸葛恪手执酒杯再次来到张昭面前,调侃道:“老将军一定要饮这杯酒,从前尚父子牙年过九十还习于军旅,不敢称老。今军旅之事,将军在后,我等在前;酒食之事,将军应在前,我等在后,这怎么能说不敬老呢”年满花甲的张昭当即无辞对答,无奈只好接过酒杯一饮而尽。其实,在东吴有“智囊”之称的张昭前不久刚领教过这位口齿伶俐的年轻人。

有一次,孙权正与群臣在殿中议事,不一会儿有几只白头翁停在殿前。孙权何众臣:“这是什么鸟呢”话刚落音,诸葛恪抢先回答:“白头翁。”张昭心好不自在,在座者数他年龄最大,资格最老,往常孙权问事,众大臣都是等他先说。今天,诸葛恪这小子胆子不小,恐怕是随便说个鸟名欺哄孙权,哗众取宠。想到这里,张昭就对孙权说:“诸葛恪欺哄陛下,我没听说过有叫白头翁的鸟,若有白头翁的话,诸葛恪找出白头母来。”孙权和众臣都点头称是。诸葛恪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:“有白头翁不一定就有白头母,有一种鸟叫鹦母,那请张公找出鹦父来!”张昭无法对答,孙权和众臣又一次大笑。

诸葛恪曾把一匹好马献给孙权,先把马耳朵上钻了个眼。当时,在座众大臣都很惊讶,大臣范慎当即站起来嘲讽他说:“马虽是牲畜,但英姿雄伟,察气于天,今天你伤残其耳,岂不伤仁”诸葛恪立刻答道:“母亲对于女儿,恩爱可谓至尽了,给女儿穿耳附珠,何伤于仁”范慎无言可答。

由于诸葛恪能言善辩,朝中上自孙权、下至大臣们都有时与他故意争辩逗趣。但他既不失礼仪,又答得得体。

太子孙亮一次嘲笑他说:“诸葛元逊应吃马粪。”诸葛恪当即回答:“愿太子食鸡蛋。”孙权在旁不解地问他:“别人让你吃马粪,你怎么却让他食鸡蛋”他回答道:“那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!”孙权听后大笑不止。

诸葛恪的辩才还显示在外交方面。

有一次,蜀国使者来了,孙权当着诸葛恪的面对使者戏谑地说:“这是诸葛恪,押好骑乘,请转告诸葛丞相为他准备匹好马!”诸葛恪当即站起来道谢。孙权说:“马还没来,你谢什么”他答道:“蜀国犹如陛下的外厩,今陛下既降恩诏,马一定会送来,怎敢不谢!”

还有一次,蜀国著名使者费炜来吴国,孙权设宴隆重款待。他先对众大巨说:“蜀国使者进来时,你们都低头吃菜,别看他。”不一会儿,费伟来了。孙权停下吃菜,抬起了头。群臣依旧低头吃菜,如没看见一样。费炜是蜀国有名的才子,口才极好,他清楚这种场面是孙权故意布置的,看他能说什么,费炜略为沉思一下,调侃地笑道:“凤凰从远处飞来了,麒麟吐出了吃的东西起来了,只有无知的驴子伏食如故。”东吴大臣们戏弄费炜,结果被他嘲讽一顿,对答不上,一时呆若木鸡。还是诸葛恪反应快,他站来说:“我家庭院中栽着梧桐,以待凤凰来。今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只家雀,自称凤凰,还不弹射,使他回老家!”后来,费炜进食麦讲,不一会儿他停下来索笔当场写了一篇麦赋,以示文才。东吴这边,诸葛恪立刻挥笔,当场作了一篇磨赋对答。孙权与群臣又惊又喜,一场戏弄蜀国使臣的闹剧才算收场。

二、智降山民

诸葛恪聪慧机敏,孙权很是看重他,欲提拔任节度。当时节度主要掌管军队的粮草等后勤琐事,文书手续繁杂。诸葛恪头脑敏锐,但性子很急,掌管文书、粮草实在不是他的特长。

原来东吴寄管粮草的为侍中偏将军徐详。不久,徐详病故,孙权欲以诸葛铬代替。远在西蜀的诸葛亮听到后,立即给东吴大将军陆逊写信,信中说:“家兄年老,而诸葛恪不是细心之人,今使他典主粮草,实不相适。粮草为军中之要最,我虽在遥远的西蜀,得知后心中不安,望足下特为转告吴侯。”陆逊将书信转孙权,孙权这才改任诸葛恪统兵。

且说东吴丹杨以一带崇山峻岭,地势险要,山民长居此地,强悍习武,官府无可奈何。在此之前,东吴几次发兵前往,只是占据了山外一些地区。山民熟悉地形,战时蜂涌而来,败时藏匿深山老林,难寻踪迹。孙权几次用兵,收效甚微,将领们也望而却步,知其难于成功。

统兵不久的诸葛恪雄心勃勃,颇不以为然,向孙权多次提出要出任丹杨太守,出马解决这一棘手之事。众大巨一听,个个摇头,一致认为丹杨郡内地势险峻,与吴郡、会稽、新都、都阳四郡毗邻,山中出铜铁,山民好武习战,自制军器,对官府向来兵戎相见。诸葛恪年壮气盛,难以成功。父亲诸葛瑾听后,也认为此事难以成功,况且东吴刑法严刻,若败了后果不堪。他叹息道:“诸葛恪好大喜功。兴旺不了我家,将来只能受他的牵连。”诸葛恪不顾众议,孙权拜他为折越将军,任丹杨太守,隆重的送他上任。

诸葛恪上任后,一反前几任的作法。他召集郡内各城官吏,整顿军队,各保疆界,不能有误,属下居民集中屯居。他又下令手下将士陈兵各山关险要之地,仅作守卫,不与山民交锋。山地庄稼将熟,他纵兵收割,不留一粒粮食。山民们旧粮吃尽,新田不收,山下平民屯居,无法入内找粮。在饥饿威胁之下。有些山民开始出山投诚自首。诸葛恪这时又向所属官吏下令:“山民去恶从善,都要抚慰鼓励,即使迁徙外县,也不得拘留。”

丹阳属下的臼阳县有一叫周遗的山民下山投诚,他前科不少,臼阳守吏胡伉就把他捆起来送来,诸葛恪以胡伉违令斩首,并上报孙权。山民知道后都说官府只是让他们出山而已,于是男女老幼相率而出。到年底,山民们遵行教化,无有越轨之举,丹杨从此大治,孙权多年的头痛问题诸葛恪一朝解决。

此后,孙权愈加看重诸葛恪。不久,大将军陆逊病故,诸葛恪就任了大将军,成为统领东吴军队的最高将领。公元252年,吴主孙权病故。临终对他说:“我久病不起,恐再难于相见,国家内外诸事都托付你了!”诸葛恪含泪受托。担负起辅助新帝的重任。

诸葛恪天资聪明,对东吴忠心不二,但从性格上来讲他较性急,谋事急于求成,且刚愎自用,在就任大将军后愈加显露出来了。

就在孙权病重召他辅政出来时,大司马吕岱诚恳地告戒他:“当今世道多难,你每干一件事都要十思才行!”诸葛恪不高兴地说:“从前春秋鲁国正卿季文子,廉俭持重,遇事三思而后行。孔夫子说过‘再思可以了’,现在你要十思,这不是明显地说我不行吗”吕岱当时无言对答,事后亦觉失言。其实,吕岱的戒言不是没道理。诸葛恪受孙权重托辅政,一身系东吴安危,遇事多加思考谨慎是应该的,况且他生性

急躁。而诸葛恪听不进去,反而引经据典使吕岱哑口无言。能言善辩与实际做事有着一定的距离,诸葛恪日后的悲剧不是偶然的。

三、伐魏功败,冤死族灭

继承父兄之业雄据江东的孙权病故了,太子孙亮年少继位,诸葛恪与中书令孙弘、太常滕胤、将军吕据、侍中孙峻共辅少主,其中又以诸葛恪为主,执掌着东吴军政大权。

孙权刚死,孙弘平素与诸葛恪不和,欲矫诏除掉他。诸葛恪知道后先发制人,处死了孙弘,然后为孙权发丧。

诸葛恪辅政后兢兢业业,为国操劳。他废弃了许多繁文缉节,精简官吏,减免捐税,国内上下无不高兴。史籍记载,每当他下朝后,许多老百姓都在外边伸长脖子等着看他一眼,看一看这位恩泽于百姓的大将军长的是什么模样。

然而,他其志不仅要使国内政通人和、而且军事上要向外发展。欲与北方强大的曹魏政权争雄。

夏四月孙权死,八月间吴军就在江北与魏国接壤的地方筑大堤,并环山建城,城筑到魏国境内。

很快,魏七万大军前来。诸葛恪率四万大军迎战,以将军留赞、吕据、丁奉等为前部。时值寒冬,大雪漫天,魏军将领见吴军兵少。不以为意,遂有轻敌思想。正当魏军将领们在帐中宴饮时,留赞、丁奉等率少数精锐队伍,不着恺甲,不持矛戟,仅拿刀持盾,赤脚上岸杀奔而来。魏兵见状,相与大笑,不大在意。只见吴军接近魏营便呐喊冲进,以一为十,拼命砍杀,魏军淬不及防,顿时大乱,争相逃跑,以致大败。吴军缴获武器、车马、粮草无数,凯旋而归,诸葛恪被进封为阳都侯、都督中外军事,权力更大。此役后,他遂有轻魏之心。

第二年春,诸葛恪又要出兵攻魏。众大臣认为刚打完仗,应与民休息,不宜再征。诸葛恪心中已决,自然听不进去。大臣蒋延极力争辩,诸葛恪很不高兴,让人强把他扶出去。由于多数大巨不同意出兵,诸葛恪为了坚持自己的意见,还写了一篇文章,晓喻众人,大谈出兵的理由。

文中说:“战国时六国恃兵强地广,互不救援,人莫能危,怯于劳苦,遂使秦国坐大,并吞六国。近者如荆州刘表,当时有兵十万,财谷如山,而他不主动向曹操进攻,坐观其强大。吞灭袁绍父子。后来,曹操三十万人下荆州,刘表儿子束手就降。这都是目光短浅、苟且偷安之计。当今,魏国曹操时的强兵悍将大多已故,军事势力处于衰败之时。若不趁此出兵,以后坐观其强大,悔之晚矣!”针对诸大臣主张去岁刚打完仗、今应与民休息的论调,他在文中说:“众人说百姓尚贫,应以闲息,这都是不考虑大的危险,却施民于小的恩惠。当年汉高祖已有三秦之地,为何他不匡关守险,以自娱乐,却出兵攻楚,身被创疾,恺甲都生出了虫子。将士厌烦困苦,谁愿冒刀刃之险不想安宁这都是为了长久之计,二者不可兼得。近来,我反复看了家叔的《出师表》,无不感慨万端。我身负大任,若苟安一时,有何面目见先帝”众大臣见他出兵已定,不再阻挡。

其实,诸葛恪过低的估计了对方。魏国地广人多,兵强马壮,虽司马懿这时已执掌大权,但国内并无多

大动荡。东吴偏安东南,自赤壁大战以来能维持四十多年已属不易。如今要举兵北上,谈何容易。

公元353年春,诸葛恪率二十万大军北上。一时州郡骚动,始失民心。吴军围攻新城,攻打数月,无

法攻克。当时士卒皮劳,盛夏炎热,缺水中暑,军营中疫病流行,病者大半。各营将士向他汇报士卒病倒者多,他又以为欺骗他想退军,要斩汇报的将士。后来,大家都不敢再说话了。

诸葛格本人整日食不甘味,寝不安眠,原欲出师大捷,不意几十万大军围攻一小城数月难下。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,仿佛看见了出师前反对他的人开始嘲笑他。心情沉重,脾气愈加暴躁,在军中也产生了一系列后果。

都尉蔡林屡次向他陈说破敌之计,他不能用,蔡林忿而奔魏。这时,魏国知吴军疲病不堪,救兵星夜赶到。诸葛恪闻讯急忙退军,士卒伤病倒于路旁者不计其数,不少为魏军所俘,全军上下怨声载道。

这年八月,诸葛恪率军返回。他召见中书令孙嘿,厉声斥道:“你们为何妄自屡次下诏”孙嘿惧而退出,借病辞归故里。诸葛恪又把他出征后升迁的官吏一一罢退,大臣稍有过失便遭重责,见他的人也都诚惶诚恐。不久,诸葛烙又更换卫队,重用亲信,准备再出兵魏国的青州、徐州,欲雪前耻。然而,他却不知大祸即将临头,

再说与诸葛恪共同辅政的孙峻,原是孙坚弟孙静的曾孙。此人自恃皇族,骄矜阴险,胸无寸识,搞阴谋诡计却精于此道。他看到诸葛恪出师不利,大失民心,就在吴主孙亮面前进谗,并策划借宴会加害于诸葛恪。

八月的一天夜里,诸葛恪劳累了一天准备上床安眠。忽然接到了吴主孙亮的宴请通知,他心情十分兴奋,竟通宵未眠。他毕竟是孙权临终的托孤大臣,自己出师不利,圣上不责,又宴请,内心反而自疚起来了。

天刚微亮,他就洗漱,准备赴宴。忽然闻见洗漱的水有腥臭味,侍者给他拿衣服,衣服上也有腥臭。他很奇怪,又不明原因,换水换衣,其臭如故,心中十分不悦。刚准备完毕,出门登车,又遇上一件怪事:家中心爱之犬见他出门,急窜过来衔其衣服不放。他很奇怪地说:“这拘怎么不让我走”无奈,返回坐了一会儿。起身再起,狗又衔其衣如故。他让人赶走家犬,坐车而去,那只狗望着车七的主人登车而去,眼眶中含着泪水久久蹲着不走。

其实,在这前后还有一些怪异现象出现。还在诸葛恪率军出征淮南前,有一孝子身穿一身白色孝服进人他家。他让侍者询间,孝子说:“我也不知为什么就来了!”诸葛恪身为大将军,府上守卫森严,其他人都说没看见。诸葛恪走后,厅中的中梁无故折断。进军新城时,有人在船上看见一道白虹。走到江陵一带,白虹又绕到他车上。就今天而言,这些怪异现象也不能简单地用“迷信”二字概括。

诸葛恪来到王官,孙峻早己在帷帐中埋伏下了刀斧手。他还怕诸葛恪不进,亲自来迎,并谄媚地说:“大将军若尊体不适,以后再来,我与圣上说一声就行了!”这正是他的奸诈之处,他深知诸葛恪心直性急,到了宫门那有返回之理。

诸葛俗说:“我行,进去吧!”跟随诸葛恪的两个亲信卫士张约、朱恩低声对他说:“今天内外布置与平日不同,恐有变动,况且孙峻为人奸诈,不可不防!”诸葛恪稍一沉思,觉得有理,便令掉车返回。

也是事该如此,就在这时碰上了太常滕胤。此公才智超群,人品上乘,也是孙权临终托孤的顾命大臣之一。他并不知道孙峻的阴谋,询问诸葛恪来去之事。诸葛恪说:“我忽然肚子疼了,不想进宫了。”滕胤道:“大将军出征数月未见圣上,今圣光宴请,已到了宫门却又返回,这可不对,应该进去。”这位君子的一席话,却断送了诸葛恪的性命。

诸葛恪上殿拜见过吴主孙亮。酒席间,他怀着戒心未饮酒。孙峻在旁作陪,说:“将军贵体欠安,还在服药,喝酒自便,不可勉强。”诸葛恪疑心稍释。酒过数巡,孙亮入内,孙峻借口人厕,呼埋伏的武士出来。当场杀死了诸葛恪。张约、朱恩拚死抵抗,连杀数人,最终因寡不敌众亦被杀死。当天,诸葛恪全家被抄斩。

两代辅助孙吴称雄江东的诸葛氏举族遭祸。诸葛恪天资聪明,才智过人,然其性急且骄。东吴当时许多大臣极力明哲保身、尚不能善终,何况他身居高位,咄咄逼人!诸葛谨生前曾说:“诸葛恪不会使我们家族兴旺,恐将来要败我家族!”不意此话竟应了。

公元258年,即诸葛恪全家被族灭的第五年。这时,孙峻己死,族弟孙碄代替,其暴虐奸诈甚于其兄。孙碄于公元256年废掉孙亮,让孙权第六子孙休继位。

孙休继位第三年,杀了孙碄井下诏书说:“诸葛恪无罪,却为孙峻、孙碄残害,可谓痛心,重新改葬,隆重祭奠!”

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
百百课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来源链接:http://mip.baibeike.com/gushihui_69695/
上一篇: 打开另一扇窗
网友关注故事会
精品推荐
热门故事会推荐
  • 牛年对联
  • 饮食健康
  • 致富指南
  • 绕口令大全
  • 福建方言
  • 元宵节对联
  • 科海拾贝
  • 搞笑动态图
  • 人与自然
  • 辽宁方言
  • 中华五千年
  • 真实鬼故事
  • 科普动态
  • 乔迁对联
  • 政治笑话
  • 寓言故事
  • 桥的谚语
  • 江苏方言
  • 一语多义的歇后语
  • 生物技术
  • 职场故事
  • 体育笑话
  • 电脑笑话
  • 祝寿对联
  • 畜牧兽医
  • 暴风雪里的夏天
  • 谜语
  • 经典绕口令
  • 汉语字典